—— 深圳木偶剧演出-深圳木偶戏表演-广州森凌演出公司 ——



木偶戏简介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236 项目编号: IV-92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古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木偶剧团。广东木偶戏品种繁多,有杖头、铁枝、圆身、提线、布袋等形式,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
木偶戏,俗称 “ 鬼仔戏”,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相传,高州木偶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
 
1620年)由福建闽南人大量迁移广东而传入,多分布在讲白话(粤语)的地方活动。
在高州很多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心目中, “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二三十年前,一个艺人,一担箩筐,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几个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戏的全部 “家当”。每当锣鼓一响,村民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那木偶 戏艺人仿佛有三头六臂一般,这边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嘴里还要根据生、旦、净、丑不同角色,唱出说出不同腔调。歌声、笑声此起彼伏,锣鼓声和木偶戏特有的音调,给静寂的乡村夜空带来难得的沸腾。 [3] 
木偶戏渊源编辑
 
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 雕刻 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 [5] 
杖头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
 
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璜,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
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不同,分为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据记载,南朝元嘉三年
 
杖头木偶戏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我市各地。明万历年间,随着闽南人向粤西移居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布袋木偶戏传入粤西,逐渐演变成电白,化州等地的“扁担戏”,后与杖头木偶戏结合形成单人木偶戏,布袋木偶已不单独存在。
杖头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按木偶戏班的人员及装备分为:小班,即单人木偶戏,由1名艺人表演;中班,3至4人;大班,10至15人。一班木偶戏有30多个木偶头像,分生、旦、净、丑、武生、须生等角色。演出时以锣、钹、鼓、木鱼等打击乐配合出场和过门,艺人按角色行当不同的表演程式和动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不同的声音和各种角色行当的语言特色。木偶戏的唱腔是在当地流行的山歌调基础上演变而成。
“文化大革命”中茂名市的木偶戏基本停演、直到1978年才迅速恢复和发展。 [8] 
提线木偶戏
 
广东五华素有“木偶之乡”之称,其木偶戏是提线木偶。五华木偶戏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600多年。2008年6月,五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华木偶戏在表演艺术技巧方面创新了不少高难度绝技,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达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
五华县木偶剧团团长近李新贤于2000年开创的木偶书法表演被誉为“天下一绝”:小小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款款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走近书写台,举手、握笔、蘸墨、运笔,遒劲有力的书法便跃然于纸上……更让人吃惊的是木偶书法表演的书写速


度和效果几乎与常人无异,精湛技艺堪称一绝。然而,让非遗保护者们担忧的是,此绝活在国内仅有两人掌握。
木偶戏传入五华有五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五华县安流镇、转水镇、梅林镇、棉洋镇、周江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水寨镇等,现代传人有李新贤、李广云等。五华提线木偶制作精细、体形高大,木偶脸谱与剧本人物性格比较吻合,木偶造型生动迫真,老百姓非常喜爱。曾多次出国表演,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提线木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要把人才培养要放在非遗传承的重要位置,莫让民间“绝活”变成“绝唱”。“要积极创新非遗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政府给传承人实质性帮助的方式,激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涉足非遗行业。同时可以把非遗写入教材,贯穿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学习中。” 
 
宋代的百戏,有许多形式一直在潮州流传着,如“顶砻”、“掉斗”、“掉锣”、“飞钹”、“倒吊吹双嘀嗒(唢呐)”等等。还有手操布套木偶,俗叫“布袋戏”等等。这些百戏及木偶戏都与一些音乐形式有关,一直在民间流播着。是一种貣源 于17 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 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 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 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 之通称。 演出上可分为前场与后场,前场即戏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操偶师傅操作人偶于戏台上的表演, 后场则包括了操偶师、乐团和口白师傅。 不管哪种形式表演,布袋戏的演出都需要有戏台。
19 世纪,布袋戏发展出仐角棚戏台,又称作称彩楼,其在舞台的左右前方各加一个斜面,吸 引左右两侧的观众,此种仐角形舞台设计,虽戏台场宽虽未大幅度增加,却使得戏台空间及 视觉效果更加富变化。而此类美观而装饰丰富的戏台,虽然能吸引观众且本身即为雕刻的艺 术品,但造价昂贵且搬运不易,因此并非所有戏班皆能够负担得貣,因此在台湾于1930 年付 后,出现了一种看板式的彩绘戏棚。这类戏台的装饰图案全数以帄面彩绘的方式制作,其造 价便宜也易于搬运,且舞台效果并不输给传统戏台。 
 
潮州铁枝木偶从南宋时由中原传入潮州的皮影戏衍生而来,流传于粤东、闽南各地。其发展过程是由平面潮州铁枝木偶艺术一代代传下去 剪影逐步经历"阳窗纸影"(平面)、"圆身纸影"(立体)而成为木偶,故操纵仍保持皮影戏的特点而称为铁枝木偶。是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形较小,其主要特点是这种木偶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时通过连在偶像后的三根铁枝操纵,用推、拉、提、拨、抖等手法表演各种动作,表演剧目、人物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同。是国际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后经艺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偶像
 
铁枝木偶的偶头是用红泥塑成。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防水的颜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份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演出时穿戴上不同的装束,就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
由于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时尚的改变,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木偶班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形业余艺术团体,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表演技艺面临失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17] 
木偶戏发展编辑
 
铁枝木偶戏自解放后发展较快,且有所创新。1954年,潮安源香纸影班首次赴京参加全国十三个省的木偶戏调演,演出剧目为《唐僧收三徒》。随后纸影班作为木偶戏五个品种之一留京演出。1955年广东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民间艺术会演,已有潮州的纸影戏参加演出。1957年该团又应邀赴广州市文化公园演出。改革开放以后,铁枝木偶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1992年,潮安铁枝木偶团首次参加福建省泉州“第二届国际木偶节”,1993年,以金石镇龙阁铁枝木偶团为代表的潮安铁枝木偶团应邀赴德国演出,先后在16个城市演出22场,并参加奥地利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木偶节,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也是我国首个出访欧洲演出的农民业余艺术团体,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 1994年,潮安金石
 
龙阁铁枝木偶团获得潮汕历史文化研究基金会首届传播奖;1996年,该团再次出访德国,并参加荷兰小型的艺术节和在匈牙利首都举行的世界第67届国际木偶协会大会和第17届国际木偶艺术节演出;同年又应邀赴泰国参加为庆祝泰皇登基五十周年而举办的国际木偶节;1996年和中央电视台拍的少年木偶系列剧30集《葵花镇》、1999~2000年又和中央电视台合拍了104集儿童木偶剧《全托学校》等等。 和很多公司合作推出了宣传其新产品的木偶剧,这种新探索使得木偶剧团的发展前景更广阔。2000年,该团又再赴白俄罗斯和南斯拉夫参加分别在两国举行的戏剧节,获两国颁发的“最佳木偶剧团奖”和“最佳传统木偶剧团奖”。潮安县铁枝木偶戏还曾先后应邀参加香港、澳门的节日活动。 [20] 
木偶戏承传编辑
 
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海珠区洪德路建立了广州木偶艺术中心,创建了木偶演出、木偶制作、木偶销售、木 偶教学(辅导)、木偶展览为一体的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新的 活动基地,中心剧场环境优雅,且配备了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设备,能 真正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综合实力被国内同行认可, 国际木联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的会址同时设在广东省木偶剧团。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艺术家小分队赴佛山市华英学校演出。 “九艺节”艺术家演出小分队首次到学校演出。
“九艺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展览和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文艺事业创新繁荣。艺术家小分队下基层演出,
 
证明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艺术团体,都在努力践行“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这次演出把欢乐送到了学校,与同学们分享文化艺术大餐。
艺术家小分队为500多名师生演出了《龙凤呈祥》、《长绸舞》、《木偶杂耍》、《快乐的WOOSA》等节目,演出内容涵盖铁枝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人偶表演等多个品种。《长绸舞》出神入化、生动传神,表演者操纵木偶,载歌载舞,挥动长绸,达到人偶合一的境界。节目中,哪咤的勇猛机智,钟馗的刚正不阿,七品芝麻官的滑稽诙谐,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演出还安排了互动节目,同学们上台与艺术家一同操纵木偶,现场阵阵欢笑和喝彩。

上一篇:佛山木偶戏剧演出-中山木偶戏剧表演-广州森凌演出公司
下一篇:广州木偶戏演出-广州木偶剧表演-广州森凌演出公司

友情链接: 广州活动策划公司 广州演出公司 广州活动策划公司

  • 电话咨询